10月18日,一支由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師生組成的調研團隊深入溫州市平陽縣五十丈村,圍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陽粉干”的制作技藝與產業發展,開展了為期數日的實地調研。此次調研以“非遺賦能鄉村、技藝帶動共富”為主題,旨在探尋傳統手工藝在當代鄉村振興中的新路徑。

調研期間,團隊專訪了平陽粉干非遺傳承人黃大師,深入了解粉干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與文化內涵。黃大師現場展示了從選米、磨漿、蒸粉到晾曬的全流程,其精湛技藝與對傳統的堅守令團隊成員深感敬佩。

黃大師介紹,平陽粉干制作技藝已有數百年歷史,如今在鄉村振興政策的推動下,逐步走向產業化、品牌化。目前,五十丈村已形成以粉干為核心的小型產業鏈,帶動本地就業,提升村民收入,也讓更多年輕人愿意留在家鄉,傳承手藝。

“我們不僅是在做粉干,更是在做文化、做鄉愁。”黃大師說道。近年來,村里通過舉辦粉干文化節、開展非遺體驗課程、對接電商平臺等方式,推動粉干走出平陽,更想要推出全省。
調研團隊還與當地村支書座談,探討如何進一步打通產銷鏈路、提升品牌影響力、推動“非遺+旅游”融合發展。團隊負責人表示,將把此次調研成果系統整理,為平陽粉干的保護與創新提供智力支持,也為更多非遺項目的活化利用提供“溫州樣本”。

此次調研不僅是一次對非遺文化的深度探訪,更是一場傳統與現代、技藝與產業、人才與鄉村的雙向奔赴。平陽粉干,正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與產業潛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