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眼中的鐵佛寺:國保“初啼”百日記——線上訪談實錄
7月28日,“護千年鐵佛,續三晉文脈”暑期實踐團隊以線上會議形式,對話高平市金牌導游緱導游。自今年8月24日鐵寺首次對外開放以來,緱導游一直擔任義務講解員。她在訪談中用“局促而火熱”形容景區現狀,并透露多方正在探索“保護+旅游”的平衡點。
“以前沒人來,現在限流進”
鐵佛寺2024年8月前從未對公眾開放,基本靠文保員王奶奶一家看守。緱導游介紹,開放后游客量迅速攀升,“寺內空間小,人均參觀僅三分鐘,排隊卻可能半小時”。為緩解焦躁,米山鎮政府在等候區安排小型文藝表演,“讓游客邊等邊感受地方文化”。
多方共管,責任邊界清晰
目前景區實行“屬地+行業”雙重管理:門口咖啡廳、文創店由高平文旅局運營;安保、講解、保潔由米山鎮負責;寺內佛像安全仍歸市政府統籌,“監控24小時在線,專人每日巡查”,緱導游說。
旅游熱度未松綁保護紅線
面對“開發與保護是否沖突”的疑問,緱導游給出否定答案:“正是王奶奶一家幾十年堅守,才留下開發資本;現在反過來用旅游收入反哺安全投入,二者相輔相成。”她強調,景區嚴格執行“早九點、晚四點半”時段,周一閉館維護;游客入口、殿內均設提示牌,“禁止閃光燈、禁止觸摸”成為鐵規矩。
數字傳播已同步上線
《黑神話:悟空》在此取景的消息讓鐵佛寺迅速“出圈”。緱導游透露,米山鎮2024年6月即啟動文創設計,8月開放當天同步推出冰箱貼、明信片;保安大叔的幽默講解被游客拍成短視頻后,點贊量破百萬,“線上展示、線下體驗”成為營銷標配。
講解團隊“邊學邊講”
由于時間緊,首批講解員均由高平各景區抽調,“半天背詞、一天上崗”成為常態。緱導游回憶,自己首場講解“聲音是抖的”,但游客的熱情很快帶來成就感。后續文旅局舉辦“高平市文物講述人”培訓與考核,“內容更新后,我們再把故事帶回去講給游客”。
二十四諸天+關公髯須,晉東南“孤例”
緱導游用“詭譎之美”概括鐵佛寺彩塑:二十四諸天造像兼具印度佛教遺風與本土特色;進門左手關公像“胡須如真人毛發植入”,在山西同期寺廟中極為罕見,“很多游客專門來數髯須”。
未來線路:把22處國保“串珠成鏈”
對于下一步規劃,緱導游表示,晉城、高平兩級政府有意將鐵佛寺納入太行山古建筑旅游線路,“高平共有22處國保、22處省保、1274處不可移動文物,完全有條件推出'國保一日游''古建深度游'”。目前已有蘇莊、良戶村等點位,“鐵佛寺只是起點”。
建議:把“三分鐘”變“三小時”
談及個人建議,緱導游希望逐步延長開放時間、增加互動展陳,“讓游客留下來,把文化帶出去”;同時呼吁游客與工作人員共同守護環境,“只有人人自律,鐵佛寺才能既'活'起來,又'留'下去”。
訪談最后,緱導游用“初見”形容自己與鐵佛寺的緣分,“它剛睜開眼,就迎來這么多喜愛;希望百年后,人們仍能在殿前安靜排隊,聽王奶奶家的故事繼續流傳。”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