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財經學院青穗筑夢團赴邯鄲市曲周縣開展農業調研實踐,從多肉基地的生機盎然到科技小院的科研深耕,從企業車間的創新活力到展館中的文明傳承,團隊以腳步丈量土地,用觀察解讀振興,在課堂與鄉野的對話中,書寫新時代青年的“三農”答卷。
(圖為團隊成員在邯鄲東站前合影,董亞楠供圖)
多肉基地:方寸之間藏產業密碼
實踐首站,溫室大棚的光影里藏著別樣的“增收經”。千百株多肉舒展著飽滿葉瓣,紫暈與碧色交織成層次分明的色塊,粉綠交疊間透著生命的韌性。這里不僅是植物的樂園,更是特色產業的樣板,指尖輕觸盆土的瞬間,隊員們讀懂了,曲周大地上的每一份生長,都浸透著耕耘的智慧。
(圖為帶隊教師參觀多肉基地,董亞楠供圖)
科技小院:田埂上的“科研實驗室”
帶著對農業發展的關切,團隊踏入白寨科技小院。考察的腳步與講解聲交織,數據與作物生長脈絡重疊,生動詮釋著“曲周方案”改良鹽堿地的力量。南里岳科技小院中,中國農大研三學生的現場演示更具深意——微生物菌劑發酵技術讓雞糞變有機肥,既解污染難題,又給土地“加餐”,讓“服務農民”從口號變成田間地頭的實在行動。隊員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農業智慧,從來都是科技與田野的共生。
(圖為團隊前往南里岳科技小院進行參觀,董亞楠供圖)
校企聯動:創新為產業插上翅膀
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的墻上,從展示廳到田間試驗田,一代代科研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堅守令人動容,“農業現代化靠科技、靠人才”的內涵愈發清晰。晨光生物科技公司的展廳里,400多項專利、22個科研平臺的成果清單亮眼奪目,辣椒、番茄經精深加工身價倍增,“種植—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與“企業+基地+農戶”模式,讓小作物承載起大價值。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研發中心的實驗設備不停運作,科技創新的力量讓隊員們眼界大開。
(圖為晨光公司負責人為團隊進行講解,董亞楠供圖)
育苗展館:從幼苗到文明的生長敘事
曲周育苗種植基地的大棚內,井然有序的育苗盆排列成綠色矩陣,豐富的植物種類與優良生態環境,展現著現代農業的精細化——智能化環境調控系統實時調節溫濕度,標準化育苗盤與精準基質配比保障幼苗長勢,中國曲周農業科技館則串聯起更宏大的敘事。字畫收藏區里,農耕主題作品傳遞千年農藝溫度,3D放映廳中,以種子起源為脈絡的影片沉浸式回溯生命孕育,“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理念與農業科技賦能民生的實踐方向交相輝映,讓科技與人文在此完成完美共鳴。
(圖為團隊在曲周農業科技館前合影留念,董亞楠供圖)
青春收官:以初心續寫鄉土情緣
7月16日,社會實踐圓滿收官。從蛋雞養殖場監控系統下的蛋雞養殖原理,到科技小院里雞糞循環利用的降本實踐,從育苗基地的生態智慧,到展館中的文明傳承,每一處觀察都化為鮮活素材。青穗筑夢團將以此次曲周之行為起點,持續深耕調研成果,讓實踐所得轉化為助力農業研學推廣、產業升級的動能。團隊成員表示:將繼續做“知農、愛農、興農”的新時代青年,帶著這份對鄉土的熱愛,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讓青春綻放更亮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