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調查報告
一、作業現狀的解剖:
就當前的作業現狀而言,關注作業內容與形式變革的有很多,而關注學生需要以體現作業的價值卻很少。為此,經過調查、實踐與反思,本著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并重。對現有的作業進入了深層次的反思,覺得新課程下的作業應該以學生生活的豐富多彩為基礎,關注學生精神成長的多渠道,著眼于課程發展的新趨勢,設計活動化的課外作業,因此對學生和家長就作業的看法進行了一次調查分析。
(一)、問卷調查的數據結果
1、有51.8%的學生回答“老師不是根據我們的不同能力、興趣和個性特點來安排數學家庭作業”。
2、有80.4%的學生回答“數學家庭作業的形式中適當布置一些實踐操作作業”。
3、有32.3%的學生完成作業過程中沒有與人合作的經歷。
4、應教師、家長要求而做作業的學生占了絕大部分;而感興趣的只有少數一部分人。
(二)對調查結果的反思
從上述調查問卷中不難看出,學生、家長對于現有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存在著不滿意的現象,其表現在:
1、學生對于作業,總是處于被動接受任務的境地。學生必須嚴格地按照教師所作的規定完成作業,沒有選擇權。而在這樣單調乏味的作業面前,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并對學習產生厭倦和反感,從而使作業成為了一種呆板的機械訓練。
2、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期望是越來越高,對孩子機械的背誦口訣,做大量的口算作業等等這樣原本常規的作業,大多持的是反對票。家長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樣單一形式的作業中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思維,不利于孩子自我認識,自我潛能的發展。
3、教師在作業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業也是為了強化教學效果,但學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樣的作業是適合他們,怎樣才能讓學生認可,主動的完成作業,又能達到鞏固基礎知識與學生能力的發展呢?
反思:以往的教學過程,學生的數學作業形式總是很單一,書面筆算作業占大部分,動手實踐、自主探究類作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這單一的形式使學生厭煩,教師頭痛,應試訓練色彩濃厚,失去了作業發揮創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談不上人文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這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我覺得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傳統作業型式已不適合學生的需求,而必須對作業設計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又一個舞臺。
二、家庭作業的設計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只有學生自己認可的家庭作業,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學習的舞臺上,都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表演者。
(一)設計作業要注意:
1、多樣性。作業在設時應采用多樣的形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呈現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2、開放性。在布置作業時,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最終達到“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目的”。
3、激勵性。作業的過程是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應使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問題解決后所帶來的成功體驗,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4、合作性。針對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作業,激活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情感,引領學生互動學習。而多布置合作性作業,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學生感到作業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作業。
(二)家庭作業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業的布置,不能毫無選擇地照搬課本的課后練習,教師要有目的、有選擇、有改變、創造性地使用。要根據學生的實情、學情,讓所有的學生能在做作業中體驗“自己能行”;要區分對,使學生在做經過精心設計與安排的作業時,不僅能夠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創造性思維能夠得到培養和發展。
1、趣味性作業。增加作業的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樂做。
傳統家庭作業過多,機械、單調、重復,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長不滿意。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設計家庭作業,一定要擺脫那種單調乏味的重復練習,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在的需求感,自覺完成家庭作業。
作業設計時,我們在新鮮、有趣、輕松的練習活動中,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探索,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把訓練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2、操作性作業。在自己積極、主動的操作活動中提升思考,獲得發展。
操作性作業,我認為有二種類型:一種是通過動手操作,主動獲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原理等。如測量一下你睡的床約幾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對應的家庭作業。二是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數學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去研究分析生活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興趣與習慣。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動,因此,家庭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化。設計操作性的家庭作業,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利于激發興趣,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這類家庭作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做家庭作業的積極性、參與性,充實了生活,給學生帶來了無窮樂趣!
3、自主性作業。自選、自編、自批家庭作業。
傳統的家庭作業,都是老師布置,學生做。長期的家庭作業模式,養成了學生等待家庭作業的習慣。怎樣做,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家庭作業的主人。如,讓學生自選家庭作業、自編家庭作業、自批家庭作業。自選家庭作業,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選擇課本上的練習作為家庭作業;自編家庭作業,就是讓學生根據某節課的內容為全班同學設計試題,并寫出答案作為家庭作業;自批家庭作業,就是把某一次的家庭作業與同學交流,讓同學當一次小老師批改,學生成了家庭作業的主人。
4、開放性作業。開拓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創造性。開放性作業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綜合性、探究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多種解法”或“多種答案”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留給學生創新、發現的余地,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1、在開放式的家庭作業練習中創新。一題多法,一題多解。
2、在閱讀中創新。布置一些閱讀家庭作業,讓學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充實頭腦,從中得到啟發,進行聯想,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把“興趣”、“操作”、“自主”“開放”設計在家庭作業中,有效釋放學生的創造性能量,促進學生在心理上認可家庭作業,使家庭作業逐步實現由依賴性學習向獨立性學習、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從而實現家庭作業的實效性、高效性
調查報告推薦